藉着一個簡單的問題,神帶領我們走進教會:為什麼我們覺得教會的小朋友比較善良和乖巧?

1999年10月我們夫婦一起在愛光堂舊址,即現時的鄱陽閣地庫(編者按:當年太古城堂借用愛光堂的浸池舉行浸禮),受浸歸於基督。當時主禮的是莫樹堅牧師,協助的是阮成國傳道。還記得那天我們邀請了親朋好友來觀禮,儼然好像我們的婚禮一般,重生得救的喜悅從心底裏散發出來。感謝主我們有機會在眾人面前分享見證。

30來歲的年青夫婦,育有兩名女兒,是主耶穌的眷顧開啟了我們信心的門。於1998年4月,當我們剛剛遷進太古城,驀然在信箱內發現一張宣傳單張,是當時太古城堂開展的家長事工:「新一代家長會」舉辦的親子講座。年青又沒有管教孩子經驗的我們,願意多學習怎樣更好地教養女兒,就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那次講座。之後,被邀請參加了逢星期日早上的「兒童遊戲坊」。親切的Sophia姨姨讓我們感受到被關懷及愛顧;孩子們更樂於與教會內的小朋友玩耍。我們不期然地反思,為什麼我們想把孩子帶進教會,讓她們認識新朋友?心底裏的想法是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那為什麼是教會裏的孩子?這信心難道不是植根於對基督教信仰的一份美麗憧憬麼?若不親自探究一下信仰,未免太過盲從了。

往後,我們夫婦先參加崇拜,繼而再參加當時何子江弟兄的慕道班。三個月一季的主日學,我們一連上了三季。在那九個月的探索中,主抓着了我們的心。我們先後在不同時間及地點自己認罪、悔改、禱告,歸向基督。

當時的主日學課程已經頗具規模,經過兩年不停的上課學習,我們取得「基要課程」的畢業證書。相信這是我們成長的第一步,也是重要的一步。往後我們夫婦從未間斷上課學習,由教會的主日學、不同的講座、查經班、生命之道課程、BSF 及神學院的晚間延伸課程,應有盡有。我們對神的渴求可以說是強烈的,因為我們自知信主很遲,已錯失了很多成長的日子,盼望可以抓緊主基督,一切的好處不在基督以外。當我們回望,只有感恩,主為我們澆水灌溉。

妻子很喜歡小孩子,自浸禮之後,很快便參加了兒童主日學的服侍。就這樣在兒童導師或Awana 營隊總監崗位上服侍了約二十年。喜樂從事奉裏萌芽,常伴左右,總不至疲倦,相信是主的恩賜,祂的召命,妻子忠實的回應。

那年主為我們開路,恰巧教會裏其中一個夫婦小組招募新組員,我們立刻報名。原來當時的夫婦小組不常有空位讓新會友加入的。另外,我們被「新一代家長會」邀請作組長及職員,服侍夫婦的門一打開,就與我們結下了不解緣。

另一個事奉崗位也挺開心的,就是作崇拜的司事。每個主日遙遙看着弟兄姊妹及新朋友迎面而來,回教會一起崇拜,是何等善何等美的事。新知舊友,不管相識與否,都歡迎他們回來,就像回家一樣!鄭太鄭校長是當時一位資深執事,更鼓勵我們後輩要全心投入,像為主作的一樣。她一有空閒,沒有其他事奉,總喜愛在門口迎接肢體回家!

2004年10月我們應邀參加了香港家庭更新協會主辦的恩愛夫婦營。我們見證了聖靈大能的作為,使一位有小三的執事破鏡重圓,年過六十的硬漢子數十年來第一次流下男兒淚,以及三對帶領夫婦中有一對因病不能參與。不過,藉着聖靈的引領,幫助參加者破碎老我,重覓鶼鰈情!主感動了我們,呼召我們參與這事奉。後來我們和何劍橋夫婦接受培訓,於翌年邀請家新幫助太古城堂舉辦第一次恩愛夫婦營。轉眼十數載,我們有幸遇上參與營會的夫婦超越百人,本堂的肢體亦超過三十餘對。每一次的服侍都提醒我們神在婚姻上的藍圖、夫婦的掙扎、自我中心的膨脹,而最重要的是神的介入,以致夫婦能復和。

2011至2016年間,我進入了執事會,更近距離地觀看神的作為,在不同的崗位上,看到與神同工的重要。當我們緊緊地跟隨神,祂能使萬事互相效力,使自己的名得以彰顯。

回望信主二十載,由喝靈奶的嬰兒,漸漸長大成為青年。信仰的學習及忠誠的事奉,就像兩條腿走路一樣,讓我們越走越遠。神的話語絕不是頭腦上的知識,而是需要以生命來慢慢烤焙,才能從中領悟一二。感謝陶匠的揀選,從泥土中把我們挑出來。祂有絕對的主權來把我們造成平常的瓦器,甚至乎打碎再陶造。重要的是祂的揀選和我們常在祂手裏;至於最終祂會把我們打造成什麼,那就不太重要了。

 

陸志忠、陸譚美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