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跟友人打趣說:我的母會是播道會眾堂會當中,甚至是全港眾教會中最甜的教會,因為她是「太古堂」(太古糖)。

回想當年我家從九龍遷往太古城。一天,被耀星閣對上平台一道外牆上巨大的十字架吸引,即時前往查看,原來那時教會正預備開始在星輝平台聚會,我被時任傳道陳文生牧師和師母熱烈歡迎。如此,就開始我在太古城堂聚會的日子,轉眼間竟渡過三十多個年頭了。

我童年時信主,中學於基督教學校得到老師及學姊指引,學習靈修禱告及參與學校團契,可是卻因家人反對基督信仰一直未有參與教會。太古城堂是我踏入社會工作後,才有機會暗暗地參加的教會,她就成為了一路上與我成長的教會。

我在這裏敬拜主、重生及靈命漸長,也得到機會在不同的崗位學習事奉:兒童團契導師、詩班、傳道部、團契職員、執事、兒童主日學老師及校長。2001 年,我領受神全時間事奉的呼召,在探索如何回應主步上事奉之路,姊妹小組的組員與我同心禱告等候,伴隨着上主藉神蹟般的印證和帶領,又得到教會認同差派往泰國宣教,於2002 年底前往泰國協助工場建立孤兒院。感恩十多年來,太古城堂一直全力支持我的事奉及工場事工的發展,回顧每一個片段都令我甜在心頭。

離港在工場事奉的十年多,我甚少機會回到母會聚會。多年來太古城堂的教牧同工多番變動,崇拜聚會的人數倍增,這意味着我與教牧和會友的關係日漸疏離,甚至成為一個陌生面孔的「新會友」。可是,多年來得到歷任堂主任並牧者和長執的信任,弟兄姊妹的熱情關愛,不單沒有隨時日淡忘,反倒增加對我各方的支持:從未間斷的禱告、恆常的慰問、輕輕的點頭或微笑,都讓我認定代表母堂忠心宣教。

昔日不同的學生在過去幾年陸續成家立業,近年他們相繼踏入人生另一頁:作父母,也連帶祝福我這位單身女士身份「升級」,成為「真正的婆婆」(過往主日學學生喜歡呼喚幗儀婆婆)。神的國度非追求增加人口,而是要求增加跟隨主耶穌的門徒。在慶賀太古城堂自立三十周年的日子,最欣慰的是見到新一代靈命成熟。當年的小伙子成為領袖,學習在屬靈上作榜樣,讓更多人成為耶穌基督真正的門徒。

事實上個人的生命及教會所經歷的歲月,都不會只有甜絲絲一味。基督建立教會的目的也不是要我們在這家裏盡享「甜頭」,相反是要我們學效衪為愛世人而甘於受苦。我不求太古城堂成為最甜的教會,卻禱求我們的教會能像當年的太古糖遠銷海外,把福音的好處,深入未得之地,成為未得之民家喻戶曉的必須品。讓本堂的弟兄姊妹都甜在心頭,更讓無數或在遠處,或在近處的人都得享福音的甘甜。

 

潘幗儀